天下莫柔弱於水,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也,以其无以易之也。

柔之勝剛,弱之勝強,天下莫弗知也,而莫能行也。

故聖人之言云,曰:受國之垢,是謂社稷之主;受國之不祥,是謂天下之王。

正言若反。

 

天下莫柔弱於水,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也,以其无以易之也

水它有包涵性、化解性、柔韌性、滲透性、浸蝕性這有五個特性。

水是天下最柔弱的東西,老子認為水,最能勝任充當一種攻擊堅強的力量,攻擊堅強的沒有比水更能勝任的了,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代替他。

水沒有骨頭,但是,一滴二滴不斷地摘下去,滴了萬年,最硬的鋼鐵也被水滴穿了,無論多硬的礦物,都會被水滴出一個洞來

 

河上公注:圓中則圓,方中則方,擁之則止,決之則行。水能懷山襄陵,磨鐵消銅,莫能勝水而成功也。夫攻堅強者,無以易於水。

擊之無創,刺之不傷,斬之不斷,禁之不然,天下固無有可以變此水之物也。

水雖由人曲折轉變,而人終無以變易其趨下之本性,此其所以至柔至弱,而能勝彼至剛至強也。

 

天一生水,其質最微,其次生火,其質始著,其次生木,其質始成,其次生金,其質始堅,其次生土,其質始大。

四行皆堅強於水,惟水質最微,最柔弱,是天下柔弱,莫過乎水,水以柔弱為質,若不能攻堅強,不知攻堅強者,莫之能勝。

以火之烈,遇水則滅,以木之強,遇水則浮,以金之重,遇水則沉,以土之厚,遇水則軟,以至凡物之堅強,潤之無不透,泡之無不開,即石磁銅鐵之器,俱能穿過,是攻堅強者,莫有勝於水者。

假令欲易之,火木金土,俱不能攻水,水之柔弱能攻,雖欲易之,其無以易之,是知水之至柔,乃藏天下之至剛,至弱卻為天下之至強,則凡恃剛強者,必不能剛強,必柔弱者,乃能剛強也。

 

柔之勝剛,弱之勝強,天下莫弗知也,而莫能行也

柔弱可以勝剛強,這種柔弱勝剛強的道理,每個人都知道,可是天下莫不知,莫能行,沒有一個人肯去做,沒有人肯去實行。

 

蔣錫昌云:按此言水之道,柔弱可勝剛強,天下莫不知,然竟莫能行也。七十二章「而人莫之能知也,而莫之能行也」,則指聖人道而言,故文字與此稍異。蓋聖人之道,知難行易;而水之道,則知易行難也。

 

故聖人之言云,曰:受國之垢,是謂社稷之主;受國之不祥,是謂天下之王

垢就是塵垢,塵垢就是屈辱。

能夠承受國家的塵垢、屈辱,這才稱得上是國家的君主。

不祥就是災難,能夠承受國家的災難,這樣的人是為天下王。

社稷主也好、天下王也好、一個領導者也好,你要能夠承受屈辱,能夠承受災難,所以要學習水的柔弱,學習水潤澤萬物,甘居下流,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。

所以說,做一個領導人,乃至於個人事業的成功,都要做到擔負一切人的痛苦,甚至一個工廠公司的老闆,都要能擔負下面人的一切苦痛,為部下挑起全部的責任,這樣才能做一個領導人。

如果領導一個國家,能夠做到挑起全國的痛苦,把福氣給別人,那就是天下之王了。

 

蔣錫昌云:凡老子書中所言曲、枉、漥、敝、少、雌、柔、弱、賤、損、嗇、慈、儉、後、下、孤、寡、不穀之類,皆此所謂「垢」與「不祥」也。此言人君唯處謙下,守儉嗇,甘損少,能受天下人之所惡者,而後方能清靜無為,以道化民。如此,乃可真謂之「社稷之主」,或謂之「天下之王」也。

 

正言若反

老子說,我的正話才是真話,可是人往往做不到,看起來像是說反話。

真正的話好像反話,正這一句言若反是老子五千言的特點,是老子整部書,對那些相反相成的言論的概括,例如大白若辱、大成若缺、大巧若拙等等,正反面是矛盾對立的統一體。

 

此語並發明上下篇玄言之旨。凡篇中所謂「曲則全」、「枉則直」、「漥則盈」、「敝則新」、「柔弱勝剛強」、「不益生則久生」、「無為則有為」、「不爭莫與爭」、「知不言,言不知」、「損而益,益而損」,言相反而理相成,皆「正言」也。